說起溝通,除了表達者的口吻、態度…以及我們說本身專業度之外,其實接受訊息者,如何看待表達者,或者對表達者的信賴,可能比表達者講了什麼還重要,因為,溝通的目的,除了無私的分享,更需要聽者有意,如果聽者無意,講得再好也是白搭。
失控才是常態
想要控制住一切,這一點都不現實,也不可能做得到,就如同海上衝浪一樣,你不可能說每一個浪打過來都硬要把他壓下去,畢竟你不是神,所以,唯一能做的,就是順著浪尖逐浪而行,在可能失控的邊緣,找到一個平衡點,讓自己站上去,這不是控制,而是學習去觀察、理解、適應而後順應而為。
所謂的教育
我們不期望孩子是一個平均值,什麼都平平的,而是允許在某些領域優秀,某些領域可能只要知道就好,無需過度專研,現在網路如此發達,有些知識想要學習,機會多得是,懂得從哪裡去找答案即可,不用占有大腦空間,也不用耗掉讓自己學以專精的時間,運用知識,取用知識才是正確觀念,相對的,如同奧運金牌得主這種在某個領域上優秀的人才,才更有好好生存、出人頭地的機會。
你看懂奧運了嗎
很多人評價一些球員,如同變成一個幾乎完美的動作機器人,一顆球過來,你說要打到哪個位置就不會到其他位置,一個體操動作,甚至連一點抖動都看不見,零失誤的展現,這除了完美球技,更是穩若泰山的心境,大山崩於前不僅面不改色,還能應對自如。
先習慣成為箭靶
企業越大,領導者成為箭靶的機會越高,如果沒有學會接受在驚濤駭浪過程中這種大是大非的議論,我認為一般人成不了一個優秀又能夠經得起考驗的領導者,而頂多只是小打小鬧的角色而已,再者,心理素質也必須很強大,尤其是網路時代,大非的力量可以如同滿天亂飛的箭一樣,讓人莫名其妙的中箭,更會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,讓你自己都懷疑自己。
儀式感重要嗎
透過一些小小的生活中的儀式感,我們更能活在每一個當下,也更能體會到生活的美好,更重要的是,生活就算沒有實際改變,但因為我們的裡面不同了,而有一種非物質能夠帶來的喜樂感出現,這讓整個人都變得更正面,更快樂,不再受到任何環境以及困難帶來的干擾。
聰明的懶人
我們經常安慰人家說,過程很重要,努力就好了,沒錯,但是,如果聰明的努力,而得到一些成果,不是更棒嗎?努力的目的,是什麼呢?真的只是樂在其中嗎?那如果沒有樂在其中,反而是苦在其中怎麼辦?我更相信後者才是實際的狀態!
當局者迷
我也經常是一個企業顧問或者CEO教練的角色來指導或者提供一些經營上的建議,而所得到最多當事人的反應,其實,我所提供的建議,他們心裡都清楚,只是下不了決策,當然背後的原因主客觀皆有,我很難一一解讀,但只要換位思考,其實他們也知道哪一個建議是最合適的。
別當一個受害者
這其實也是我越來越少將時間花在FB或者twitter上面的緣故,因為網路上可以匿名發言的特性,很多人一言不合就情緒失控的長篇大論,目的就是發洩情緒,表達自己的觀點,而完全沒又要聽別人的觀點,認為自己什麼都對,什麼都是應得的,別人就是要聽我的,完全沒有同理心,社群其實只是你的垃圾桶,別人爲什麼要來看你的垃圾桶呢?
快樂,是一種習慣
我真的很羨慕一些笑點很低的朋友,總是可以輕易地獲得樂趣,即便他的生活條件、狀態並沒有比我好,也許我們生活中有太多的條條框框,限制了東限制了西,導致我們被綑綁住了,我開始學著敞開自己,大口呼吸,學習轉念,提醒自己換一個腦袋,學習包容以及接納,學習不要為自己設下限制太多,更重要的選離不開心的人(起碼現在),等到有一天,我也希望能夠影響這些不開心的人,帶給這些不開心的人一些些的改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