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謂的網路評價 & 社會風氣

某個連假的早上,想說帶小朋友悠閒地走到早餐店吃早餐,走著走著,咦,XX廚房沒有開,XX漢堡也沒有開,走了將近一公里,僅有一家早餐店有營業,但我們卻只能…流落到公園吃早餐,難得的經驗,也蠻悠閒的,不過我卻有一些特別的觀察!


不知為何,現在只要到了假日,早餐店多數都不開了,有一種解釋,勞基修法之後,假日加班費過高請不起人不如不做,只剩下一兩家不知死活的還營業著,為什麼說“不知死活”這麼嚴重的話語來形容呢?

早上原本是想帶著小朋友走出去曬曬太陽,順便吃早餐,因為小朋友在家裡一直流鼻水,一出門曬一曬就好很多,然後,我們發現常去的那家早餐店居然爆滿,而且排單需要二三十分鐘以上,慢慢發現一旁等待的人開始不耐煩,然後開始有人退單,店家開始道歉。

如果是網路社群不發達之前,這個故事就這樣結束了,但現在社群發達,大家一個不開心,馬上洩恨,到Google在地商家開始批判,到社團裡開始說店家服務不好,那麼,最後,大家可以想像,假日早餐店應該沒有人敢開了,因為,他在假日吸納了比平常更多的訂單,過多的訂單壓垮了原本的人員配置、座位數以及生產產能速度,原本勤勞想多賺點錢,卻賺了許多負面評價,然後,就沒有然後了。

突然想起,之前某個週末,不論是Uber eat 或者 foodpanda 上面都只提供“自取”,只有極少數有外送服務,我覺得這很奇怪,又沒有停班停課,怎麼大家都不外送了,後來,我在FB上外送服務的討論版上看到外送員的murmur討論,好多外送員都說,小心喔,今天太勤勞的話,少則一顆星,多則被罵,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,影響了外送員的生計,大家都不敢掉以輕心,以致於整個服務就癱了。

這就是社群負面力量的完美詮釋,資訊很透明,卻不一定是帶動幫助的,也可能是向下沈淪的。

對於事業經營者來說,“選擇”的重要性,對於消費者心態的掌握度真的必須更加敏銳,不然,吃不完兜著走,不是勤勞努力這麼簡單。

跟好朋友分享: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